2025年7月起,个税申报新规严禁虚假零申报,个体工商户必须按经营所得申报,兼职收入需合并计算。企业需及时清理离职员工信息,个人要主动核对收入来源,合规操作才能避免税务风险与罚款。
2025年7月,个税申报迎来重大调整!“不能再零申报”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及时了解新规,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税务风险。永瑞集团将用通俗语言解析政策变化,帮你理清关键点。
政策变化:零申报不再是“万能挡箭牌”
1.连续零申报将触发系统提示
新规内容:
若纳税人连续3个月申报收入为零,个税系统将自动弹出提示:“请确认是否离职”。已离职员工:需在“人员信息采集”中将其状态改为“非正常”,并填写离职日期,停止零申报。
在职但无收入员工(如停薪留职、待岗):可点击“暂不跳转”继续申报,但需留存劳动合同、薪资确认单等证明材料备查。
风险提醒:
长期零申报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异常,影响企业信用等级,甚至面临罚款(200元以下,情节严重可达2000元至1万元)。
2.这类人不能再申报“工资薪金”
受影响人群:
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合伙人。
新规要求:
上述人员的收入必须统一按“经营所得”申报,不得再通过“工资薪金”渠道申报。
政策依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明确,经营所得包括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的所得等。
财税〔2000〕91号文件规定,投资者的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
操作指南:
通过“自然人电子税务局WEB端”申报经营所得,据实填写收入总额与成本费用,系统自动判定是否享受税收优惠(如小规模纳税人减免)。
3.兼职/副业人群需合并收入申报
重点人群:
拥有工资、副业、房租、理财等多重收入的个人。
新规要求:
即使单份收入低于5000元,若全年合并收入超过6万元,需合规申报个税。
自查工具:
登录“个人所得税APP”,在“收入纳税明细查询”中核对所有收入来源,避免遗漏。
影响人群:谁需要特别关注?
1.企业
核心任务:定期清理离职员工信息,避免“僵尸账户”导致零申报。
对停薪留职等特殊情况,保留相关证明材料。
风险点:
忽视系统提示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虚假申报”,面临信用降级或罚款。
2.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
操作调整:停止通过“工资薪金”申报个人收入,改用“经营所得”渠道。
查账征收的个体户需准确记录收入与成本,核定征收的需关注最新税率优惠。
税收优惠:
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可享受个人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
3.兼职/副业人群
合规建议:主动申报合并收入,避免被系统自动补税并加收滞纳金。
利用“专项附加扣除”降低税负(如继续教育、住房租金等)。
合规申报是关键
2025年7月起,个税申报新规旨在堵住漏洞,推动税收公平。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做到:
数据真实:零申报需有合理理由,避免“为零而零”。
操作规范:个体户投资人等特定人群及时调整申报渠道。
主动自查:利用APP等工具定期核对收入,避免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