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瑞知识文库

咨询热线:400-662-3718

广州高新区:勇当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先锋

发布时间:2018-03-09 11:44:50 浏览:257 来源:中国高新网
广州,素有“千年商都”之称,千百年来以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优越良好的地理条件吸引全球人才、物流和商贾汇聚于此。如今,伴随着广州高新区快速发展,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逐渐崛起,广州正以更开放的姿态集聚全球人才、技术和资本等创新要素,谱写千年商都发展新篇章,绽放国际园区时代新光彩。
  近年来,广州高新区坚持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成为推动广州市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在广东省科技创新版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17年,广州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超6000亿元,财政用于科技创新的扶持资金超50亿元;建成孵化器110家,总孵化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成为华南规模最大的孵化器集群;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近3000家;新增上市企业9家,累计79家;申请发明专利2万件,同比增长43%。
  广州高新区加快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联动发展,积极推动被列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两核三节点”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云埔工业区、黄埔临港经济区发展,致力构建创新要素集聚的强大磁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引力地带”,勇当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先锋。
  做好顶层设计  当好先行先试排头兵
  2月11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审议并原则通过广州市科技创新委提交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先行先试政策意见》”。
  《政策意见》共17点22条,从跨境投融资和研发活动、生物材料和特殊物品进出口、引进和激励人才、营造创新环境等七方面提出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先行先试政策,并明确了任务分工。主要包括支持境外资本参与创新创业投资和成果转化活动、促进跨境研发活动便利化、开展生物材料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改革试点、设立生物材料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健全更便利的出入境及居留政策等。
  广州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意见》将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集聚,营造开放、宽松、自由的创新生态,加快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建设,深化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三区联动”发展机制。
  改革创新,制度先行。《政策意见》是做好广州高新区顶层设计、推动园区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州高新区结合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提出了93项重点工作任务,华南生物材料快速通关平台建设被广东省列为自创区先行先试政策第一条;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等“两核三节点”纳入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广州高新区通过不断完善创新驱动顶层设计,当好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
  此外,广州高新区率先在全国出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等四个产业发展的“黄金10 条”,以及人才、知识产权两个“美玉10 条”、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风投10条”,打造“金镶玉”政策体系,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完整有力的政策供给体系。
  在探索政策创新突破、做好良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广州高新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推广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
  2017年,广州高新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时限最短缩减至30 个工作日;建设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解决生物医药企业遇到的生物材料出入境通关难的问题,形成全流程、可追溯监管体系,生物材料通关时间缩短为1天,出入境许可审批时间缩短为7个工作日;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规划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园区,设立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政务服务中心,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双子塔;完成了区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围绕创新发展战略重组设立了高新区投资集团、人才工作集团、金融控股集团等10大国企。
 培育新兴产业  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2月1日,中国联通互联网应用创新基地项目在广州高新区举行客户需求对接暨开工活动,该项目关键词是“产业互联网”,也标志着广州高新区聚齐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国民用航空局在2018年年初宣布放开机上手机使用,国内超九成飞机放开使用手机,空中WiFi配套呼之欲出,而早在2017年,广州高新区提前布局空中互联网,引入蓝色光标天地互联全球总部,推动泛空中互联网产业集群大发展,揭开一个尚未被开采的“金矿”面纱。
  产业互联网和空中互联网是广州高新区布局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广州高新区已建成电子信息、新材料等2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园区,平板显示、生物产业等4个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电子商务、智能装备等6个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了电子、汽车、化工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金属制造、生物健康、食品饮料四大500亿级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平板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商务六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源源不断地为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提供核心驱动力。
  在完善园区顶层设计的大背景下,广州高新区主动融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围绕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和NEM(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
  “勇当‘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先锋,打造代表广州、广东乃至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兴产业创新枢纽。”广州市委常委、广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表示,“广州高新区大力实施IAB、NEM两大产业计划,规划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人工智能岛、生物医药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园区和新能源汽车园区五个价值创新园区,重点建设百亿级‘一带一路’空中互联网产业引导基金、千亿级空中互联网产业园区,推进冷泉港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一系列项目建设。”
  如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广州高新区依托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北斗导航产业园、腾飞科技园、广东软件园等科技平台,以大项目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目前,广州高新区共有规模以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106家,产值占广州市的80%。以LG 项目为龙头,引进上下游企业,带动平板显示产业产值超过800 亿元。2017年5 月,广州高新区与LG 签署进一步项目投资协议,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
  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广州高新区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引进和培育广州数控、达意隆包装机械、明珞汽车装备、国机智能、瑞松科技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黄埔智能装备产业园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中国—以色列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园区。目前,广州高新区已聚集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企业219家,规模以上企业93家。2016年,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营收占广州市的50%,涉及智能成套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智能机器人、智能软硬件、智能运载工具、物联网基础件等领域,有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等多家专业研发机构。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广州高新区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已形成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现代中药、再生医学、健康服务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17年园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占全市的60%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已超千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6家,冠昊生物、达安基因、香雪制药公司、万孚、华银医学检验等园区龙头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2017年,广州高新区引进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等重大项目,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1500亿元产业规模。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是广州高新区当前集聚国际高端要素,进一步提升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的重大布局。
  注重知识产权  培育全链条服务生态
  2017年12月1日,广州高新区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签订协议,在广州科学城合作共建广州“一带一路”版权产业服务中心,定位为建设“立足广州,面向世界”的开放式、国际化版权高端服务平台,打造“1个版权登记大厅+1个版权创意孵化器+1个版权产业发展资金”的“1+1+1”服务平台体系。这预示着广州高新区知识产权大家庭新添一员,也展现广州高新区对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重视。
  2016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这意味着广州高新区成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惟一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当前,广州高新区正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规划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园区,设立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政务服务中心,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双子塔。
  2017年,广州高新区开始着手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园区。根据相关规划,该园区内包含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大厦、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大厦、知识产权博物馆等涉及保护、运营、文化等诸多元素内容。
  截至目前,广州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已达66家,其中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及培育机构14家。广州高新区成立全国首批知识产权法院——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全国首家国际知识产权众创空间——知商谷国际知识产权众创空间等,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专利导航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不久前,广州高新区成立首个知识产权联盟,即北斗导航知识产权联盟,这是建设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重要一步。
  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先行先试,与经济功能区的创新因子相互促进。在知识产权交易方面,广州高新区集聚了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广州产权交易所、汇桔网三大知识产权交易机构。截至2016年底,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累计完成交易1816宗,交易金额6.02亿元,涉及专利交易1690宗,交易金额9740.09万元。
  广州高新区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园区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2016年3月,广州高新区出台《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和服务环节加大资助力度,提升区内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积极性,增强知识产权机构服务企业的动力。
  2017年5月,广州高新区开国内先河,制定并颁布《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办法》(简称知识产权“美玉10条”),重点支持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该政策首创知识产权运营全链条扶持,并对机构落户和经营贡献最高奖励1000万元,支持力度全国。率先对版权优势企业软件正版化进行资助,最高每年每个企业资助100万元。为保障“美玉10条”政策兑现资金,广州高新区知识产权局追加财政预算1亿元,全年知识产权经费预算超过2亿元。2017年,广州高新区向园区内1618家企业和个人发放4969项专利资助共计1.01亿元。
  在政策、资金等元素推动下,广州高新区初步形成包含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诸多环节的“全链式”知识产权综改试验路径,知识产权服务生态价值链日益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生态已渐成体系。
  2017年,广州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专利申请量1.6万件,增长42%,专利授权量超8000件,获中国专利奖18项。知识产权交易量近11万宗,金额突破110亿元。今年,广州高新区将加快建设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一带一路”版权产业服务中心,全年实现发明专利申请量超7000件。
荟萃八方英才  推进“54321”科技创新工程
  2017年12月28日,广州高新区人才工作集团正式挂牌。该集团的成立是广州高新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设国际人才发展特区的具体举措。其在全国首创的全链条人才服务模式,为全国人才工作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公益性目标开辟了新路子。
  据该集团首任董事长陈永品介绍,集团的主营任务包括人才引进与服务、人才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创业与投资、人才公寓与人才养老公寓建设、人才教育与培训等五大板块,为人才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在人才安居方面,集团首创“上管老、下管小”的人才服务模式,建设人才公寓、人才养老公寓,同时联合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广州高新区2017年发布的针对人才的“美玉10条”,主要包括全球纳才奖励、高端项目扶持、安居乐业工程、福利配套保障、名家名匠奖励、高端人才服务奖励、重大项目重点扶持等。
  早在2016年4月,广州开发区就举办了广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会议,在旧金山、纽约、伦敦、悉尼等全球12个城市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达成海外引才合作意向。如今,从欧洲、亚洲至北美洲,世界著名学府纷纷漂洋过海来“牵手”,广州黄埔修仕倍励实验学校、知识城南洋华中学校、英国爱莎国际学校、美国格兰纳达山特许学校广州分校等国际名校纷纷签约落户。
  在产业和科技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外,广州高新区打造民生高地,吸引人才在园区加速集聚。截至目前,广州高新区共引进两院院士33名、中央“千人计划”人才77名,聚集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7个、广东省“特支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9人、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61人,国家级人才和省、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均占全市50%以上。
  荟萃八方人才,推动创新发展。如今,广州高新区被中组部评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创新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技术基础。拥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047家,各类研发机构超过760家,聚集了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等2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构建形成了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生产—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等环节的创新全链条。
  如今,广州高新区大力推进“54321”科技创新工程,包括提升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和广州国际生物岛、云埔工业区、黄埔临港经济区“两核三节点”5大创新平台;打造再生医学与健康实验室、冷泉港(广州)研究院、牛津大学创新中心、广州斯坦福国际研究院4个国际顶级研发机构;建设印刷及柔性显示、机器人、轻量化高分子材料3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广州大学数据安全学院2所高端科研院校;打造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广州高新区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继续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化中新、中欧、中英、中以合作,多方位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加快推进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建设,发挥好“中欧一带一路产业基金”等风投资本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园区。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际一流技术和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顶尖研发机构。与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联合打造冷泉港(广州)研究院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共同设立总规模为100亿元的冷泉港(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成功举办首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如今,广州高新区创业氛围更浓、激情更高,发展动力更足、势头更好,营商环境更优、服务更好,城市形象更美、颜值更高。”周亚伟表示,“未来,广州高新区将做好粤港澳大湾区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规划对接,抓好‘金镶玉’、‘IAB产业’系列扶持政策落实,推动形成‘1+2+N’的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格局,支撑IAB等高新技术产业做大规模,拓展和提升科技创新的发展空间,以国际视野谋篇布局推进科技创新,以‘双创’生态营造推进科技创新。”
抢先机 产业政策引领创新潮
  以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集成开创招商4.0模式
  黄于穗
  新春伊始,一向以敢为人先、务实进取著称的广州高新区,再度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围绕产业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重磅推出政策集成创新成果《IAB产业发展实施意见》(I:新一代信息技术;A:人工智能;B:生物医药)。叠加园区去年出台的“金镶玉”系列政策,即四个“黄金10条”、两个“美玉10条”政策等系列政策,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机、高效的政策链。广州高新区坚持用最完善的产业环境、最有效的产业政策支持IAB主导产业发展,将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实现新一轮的历史跨越。
  作为广州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广州市IAB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主战场,此次广州高新区突出价值引领创新,再次激发IAB主导产业的爆发式聚集增长,促使园区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走在全国最前列。同时彰显了园区建设世界显示之都、中国软件名区、国际一流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的坚定决心。
  实际上,近段时间以来,广州高新区坚持主导产业引领、核心企业带动、产业生态支撑,加快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率先开创招商4.0模式,推动形成以人才为核心的引智引技引资新格局,吸引全球产业巨头加速汇聚,新一轮腾飞蓄势待发。
  2022年园区实现IAB产值8000亿
  纵观《IAB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是一份高含金量、更具指向性和操作性的政策集成创新,搭建了“8588计划”,即做大“8千亿规模”、做成“5个一批”、做好“8大工程”、做实三个“8项政策”。
  做大“8千亿规模”,即是指到2022年园区实现IAB产业总规模超8000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I)产业、人工智能(A)产业、生物医药(B)产业分别超5500亿元、1000亿元、1500亿元。当前园区IAB产业总规模约占广州市六成,计划到2022年提升至约占全市八成比重。
  做成“5个一批”,具体指打造一批价值园区、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培植一批龙头企业、聚集一批领军人才、建设一批创新中心。
  做好“8大工程”,具体为主导产业汇聚工程、知名企业培育工程、创新资源集聚工程、深度融合应用工程、开放合作创新工程、产业配套支撑工程、降低企业成本工程、审批效能提速工程。
  做实三个“8项政策”,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领域的各8项扶持政策。三个“8项政策”主要内容体现如下:
  1个项目落地建设最高支持2亿元。支持重大产业项目集聚落地建设,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段分年度给予奖励,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1亿元起、人工智能项目5000万元起、生物医药项目5000万元起,最低奖励500万元、最高奖励2亿元。
  1个平台开发建设最高支持5000万元。扶持公共平台、技术平台加快建设,每个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最高奖励500万元。每个人工智能工程实验室、培训中心、展示体验中心最高奖励1000万元,每个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药品中试平台、临床研究医院最高奖励1000万元。每个生物医药的药物研发安全性评价平台最高奖励5000万元。
  1个企业加速成长最高支持5000万元。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背景下,为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这个“工业粮食”,为设计和封测企业设置了最高300万元的落户奖励,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亿元、3亿元、5亿元、10亿元分别给予2000万元、2500万元、3000万元、5000万元奖励。
  1个创新成果产业化最高支持5000万元。每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建设贷款每年最高补贴100万元。每家生物医药企业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或II、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进行产业化每年最高奖励5000万元。
  1个企业研发产品最高支持1000万元。每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电路企业研发多项目晶圆(MPW)、设计企业购买光罩(MASK)、设计企业加工工程片和试流片每年最高补贴600万元。每个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科技进步奖最高奖励200万元,国际大奖按获奖金额1:1奖励。生物医药企业获得每个新药证书或注册批件最高奖励1000万元,每个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奖励200万元。
  1个产品推广应用最高支持1000万元。每年购买广州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产品及服务最高补贴300万元。每年评选10个人工智能示范应用项目最高奖励100万元,获得国家级人工智能示范项目另行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每年承接无关联药品持有人授权委托生产最高奖励1000万元。
  1个企业并购重组最高奖励1000万元。每家人工智能企业并购重组且控股的每年最高补贴200万元,每个一年期(含)以上的并购贷款每年最高贴息100万元。每家生物医药企业并购重组且控股非关联企业最高奖励1000万元。
  1个企业办公用房最高支持500万元。实缴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新设立企业,3年在广州高新区内租用自用办公用房最高补贴300万元,购置办公用房且自用最高补贴500万元。
  1个重大推介交流最高补助100万元。每家企业主办高水平、高层次的产业峰会、重大论坛、创新大赛、学术交流等活动最高补助100万元。
  1个企业成功培育一次性奖励10万元。众创空间、孵化器每成功培育1家年度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上不封顶。
  “金镶玉”政策引领招商4.0
  2017年2月,广州高新区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四个“黄金10条”政策,随后出台人才和知识产权两个“美玉10条”政策,构筑了产业与人才驱动的“金镶玉”政策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促进引智引技引资引商联动发展,为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插上腾飞的翅膀。之后,广州高新区陆续出台了“风投10条”政策加速风险投资集聚,“技改10条”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绿色低碳发展10条”提升区域发展质量和效益,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全国力度扶持力度最大的“区块链10条”…… 系列政策在业界引起热烈反响并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州高新区陆续推出全国、独步全球的政策“组合拳”,成就最有特色的政策集成创新体系,旨在率先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打造若干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建设广州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打响全国最优营商环境,打造中国制造2025最佳实践地。
  “金镶玉”政策的“虹吸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一年内,约600余位企业“掌门人”从全球前往广州高新区洽谈合作,并为园区打通与世界连接的通道,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汇聚,枢纽效应不断显现。
  在制度供给的强势带动下,广州高新区招商方式升级4.0版的路径同样清晰可见。这是一种集人才、技术、产业、市场、资本于一体的集成式招商,强化以主导产业引领、核心企业带动、产业生态支撑,旨在通过招商引资形成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因此,园区聚焦战略科学家、企业家、产业领军人才,强化区域投资“引力波”,集聚塔尖人才带动核心产业项目入驻。
  令人振奋的是,打开广州高新区的经济版图,从广州国际生物岛到广州第二CBD(黄埔临港经济区),从广州科学城往中新广州知识城,沿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关键节点,一条跨国企业、国内翘楚争相落地的产业脉络逐渐清晰。这其中,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在亚洲首个成果转化和基金合作项目、赛默飞全球首家精准医疗中心、LG除在韩国之外首条8.5代OLED、GE在亚洲首个大型生物科技园区、广州首个12英寸芯片制造工厂粤芯芯片等项目依次排开……全球产业巨头和本土蓬勃发展的民企力量共同托举起广州的IAB、NEM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广州高新区正代表广州,参与全球创新竞争。
创新升级 打造孵化器“4.0版”
  汤雁如
  广州高新区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活区域双创活力,构建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推动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NEM(新能源、新材料)专业孵化器建设,打造孵化器“4.0版”。迄今累计建成孵化器11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总孵化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2016年,广州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创新实践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构建“预孵化—孵化—加速”孵化链条
  广州高新区按照企业成长路线图,以孵化器为核心,向产业链两端拓展延伸,构建了“预孵化—孵化—加速”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分别针对科技型企业各个发展时期的不同需求,分阶段给予资助和配套服务。
  预孵化阶段,制定创客空间扶持政策,鼓励各类主体建设创客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举办一系列企业与各类资源对接会、创业导师培训等活动,从技术平台、人才、投融资、创业辅导等方面提高孵化服务水平。
  孵化阶段,通过孵化器扶持政策,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孵化器,2017年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资金近6000万元。同时利用孵化器承接高层次人才来园区创新创业,对人才创业项目可以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补贴,对院士可以给予1000万元安家费,同时还为人才提供万能捷通卡,为人才本人及家属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便利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端科技人才。
  加速阶段,通过提供加速发展的软硬环境,助力科技企业迅速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从孵化器毕业的优秀企业,有的已进入加速器,也有的买地建设科技园,成长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
  形成“独木成林”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
  在政府大力支持引导的基础上,各类活跃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纷纷向孵化器集聚。广州高新区顺应这种发展势头,借助园区高度集聚的科技企业优势,带动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围绕自身产业链建设专业孵化器,不断催生出新产品、新产业、新服务、新业态,成为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阵地,源源不断为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
  近年来,园区依托金发科技、冠昊生物、达安基因等上市公司,建成了IAB、NEM等专业孵化器,形成了“独木成林”的集群式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成为新的产业集群。
  全力打造孵化器“4.0版”
  广州高新区全面推动孵化器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第四代孵化载体。从仅为入驻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物业服务的孵化器“1.0版”开始,到提供投融资对接、技术转移、人才招聘和培训、创业辅导等全方位的孵化服务的孵化器“2.0版”,再到以成立种子基金、投资持股入驻企业为特色的投资型孵化器“3.0版”,广州高新区孵化器集群在短短数年内快速跨越这些阶段,进入孵化器“4.0版”阶段。该阶段以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为标志,围绕IAB、NEM等新兴产业,突出龙头项目带动作用,建设产业园区型孵化器,引进培育上下游企业,提供产业服务、产业孵化和产业投资,推动产业强链补链,推进科技产业协同创新。
  4.0版孵化器典型案例
  广东软件科学园是广东省投资建设的软件企业孵化创新服务机构,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其孵化企业涵盖了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互动发展格局。在园企业347家,就业人数超过6000人,园区企业总产值超56亿元,年纳税总额约4.3亿元,成功培育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企业5家,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及注册展示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141家,成为广州地区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创业的示范基地。
  冠昊生命健康科技园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开创性地推出“龙头上市公司+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基金”的产业孵化方式,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投资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密切合作,帮助企业加速成果转化进程。园区2/3的企业创始人具有海归背景,入驻2家院士创业项目、5家千人计划专家创业项目,已获得专利授权18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2项。孵化生命健康领域高科技创业项目90多个,部分孵化项目已进入临床及报批阶段。
  达安创谷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通过鼓励企业互帮互助,实现资源共享,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健康产业孵化器”。通过品牌影响、销售渠道、技术支持等优势,达安创谷向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挖掘新的项目,从研发项目到企业上市,全程提供资源和服务,大大提高孵化项目的成功概率。目前孵化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生物医药企业230家,其生态圈中,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家,进入“新三板”的企业10家,完成股改5家,进入IPO的企业超过10家。
  广州高新区连续三年入选瞪羚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
  加速产业迈向全球创新价值链高端
  黄于穗
  近期,科技部火炬中心与长城战略咨询在北京联合发布《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高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达到2576家。其中,广州高新区有111家,占总数的4.31%,在全国146+1个高新区中位居前列,多项遴选和研究指标全国。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共有196家企业连续3年被评选为“瞪羚企业”,其中广州高新区连续3年入选的瞪羚企业共17家,数量排名全国第二,显示具有持续高增长能力的企业位居全国前列。
  瞪羚企业是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助推器。广州高新区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重大机遇,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一批高成长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加速产业迈向全球创新价值链高端环节。
  瞪羚企业群体营收增速为同期园区增速5.3倍
  瞪羚企业是指成功跨越创业死亡谷后,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在广州高新区,众多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快速起跳的瞪羚企业不断在各创新领域刷屏。
  瞪羚企业正成为广州高新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强力引擎。《报告》显示,广州高新区111家瞪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94.59%,高于全国高新区平均水平9.37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广州高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2016年,111家瞪羚企业群体的营业收入平均值达到5.52亿元,总营收达612亿元,近3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是同期园区增速的5.3倍。
  当前,广州市正实施“IAB”计划,即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IT)、人工智能(AI)、生物医药(Bio-tech)产业。广州高新区这111家瞪羚企业,基本都分布于IAB产业领域,均属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围绕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建设,广州高新区已经成为广州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密度最大的制造业重镇和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广州市近40%,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总量占全市的8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78%,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45个,上市企业7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39家。
  构建“创业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成长全链条体系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让瞪羚企业成为园区创新驱动的排头兵。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11家瞪羚企业群体的研发投入强度达4.9%,高于园区同期水平的1.17%。
  在技术研发上敢不断“砸钱”一方面是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也得益于政府对于企业的科研补助政策。据了解,2015年广州高新区出台《瞪羚企业认定扶持办法》,提出“瞪羚八条”专项政策。2016年,园区瞪羚企业专项扶持资金补贴7376万元,2017年度瞪羚企业专项资金补贴超过1亿元。
  此外,广州高新区通过整合社会资本破解瞪羚企业融资难题。广州高新区成立了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并集聚各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近130家,聚集风险资本超过100亿元,成立总规模达3亿元的瞪羚基金。
  2017年10月,广州高新区启动“独角兽”遴选和培育的相关工作,将全面实施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构建“创业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的企业成长全链条支持体系,根据不同阶段的企业制定分层分类的扶持措施。在创新载体方面,广州高新区已建成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孵化器集群,总孵化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形成“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企业育成体系。2017年园区科技发展资金预算超过17亿元,在广州市各区中名列第一位。
  铺设政策跑道,厚植创新创业沃土。广州高新区先后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被中组部评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园区引进的国家级人才和省、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均占广州市50%以上,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创新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和技术基础。
  “科学之光”耀羊城
  黄于穗
  广州,东部,广州科学城——科技创新、生态文明与历史人文完美结合的广州名片。
  广州科学城,广州高新区的核心区,素有“华南硅谷”美誉。这里以“科城锦绣”入选“羊城新八景”。
  徜徉在科学城,青山连绵,水波粼粼,云端绿道、山体绿道蜿蜒城中,产城相融,真正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好一个“百里知识产业谷,山水宜居生态城”,十足国际范!
  自1998年建区,历经20年的高速发展,广州科学城已经建成全国一流的山水园林式生态科技园区。这里按照美国硅谷、台湾新竹、日本筑波的规划理念高标准建设,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园区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浓缩版的广州东部山水新城,堪称有山有水有风光,生产生活有生态,是“山水田城林人”和谐发展的最好注脚。
  近年来,广州高新区倾力开展城市景观建设。在科学城一带,广州高新区管委会以“家装”标准装扮城市“门面”,休闲、交通、公共卫生等各种公共环境设施品质不断提升,实用性和文化性兼具,加深了人们对城市的美好体验。
  美轮美奂的空中连廊和绿道将科技、人文、山水、生态景观连接起来,在这里可以尽览科技生态人文之美。

扫一扫 加关注,获取更多创业资讯

免费电话咨询
400-662-3718

@2006 -2016 yracc.com 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5036807号-3

在线咨询